一是污水产生的少,进水量少。一些地方在设计建造污水处理设施时,一般按照每人每天用水量100升的标准来确定,但实际上,每人每天用水量普遍达不到100升。而且一次利用过的水有很大比例通过浇花、浇菜等方式实现二次利用,排入污水管道的水量更低。所以人口较少的分散村庄,其污水处理设施总是“吃不饱”,设备使用寿命便会大大缩短,处理效果相应打折扣。
二是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难。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。对于资金并不宽裕的村庄,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所需电费、设备保养维修费用均难以得到保障。设施总是“晒太阳”,久而久之也就难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。
三是污水处理工艺限制。迄今为止,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尚未形成成熟可靠、普遍适用、成本低廉的工艺和模式。一个村庄的污水管网和独立设施,建设成本普遍达到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。有的工艺虽然处理效果好,但运行维护成本高;有的工艺比如人工湿地虽然运行成本低,但是出水质量相对较低,而且使用地域受限。